亚太易和药业

您所在的位置 > 亚太易和药业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行业新闻Company News
2017年畜牧业十大关键词
发布时间: 2017-12-22 来源:未知 点击次数:
      环保毋庸置疑是今年养殖业的重要主题。国务院《“十三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》要求通过“禁、限、转、治”四方面处理好生猪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求,2017年底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。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,各地环保压力依然不减。在第四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实施督查进驻下,环保执行力度更加严格,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福建等南方水网区强力拆除和整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。
 
      截至2017年6月底,全国累计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.9万个,面积63.6万平方公里,累计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1.3万个。按照家庭猪场规模30头母猪来算,上半年关闭猪场涉及母猪639万头。其中一部分直接屠宰,另一部分被其他猪场购买,按照淘汰率50%来算,也有300万头母猪因猪场拆迁被淘汰。据相关研报认为,预计2016年和2017年,生猪存栏最低将减少7200万头。
 
      在环保政策重压下,部分地区政府出现过度拆迁、“一刀切”等现象。对此,农业部部长韩长赋、副部长于康震等领导多次强调要规范禁养区划定,防治盲目扩大禁养区、简单关停养殖场,同时大力稳定生猪产业。
 
      关键词二:猪周期
      自2016年6月1日以来,猪价整体下行,经过去年消费旺季的缓冲后,猪价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走势,从1月到6月持续回落,终于在今年的6月1日触底,从最高的21.16元/千克降到了12.76元/千克,降幅高达39.7%。
 
      大家都称去年是难得的金猪年,预测今年起码是个银猪年,但看今年猪价从“9元时代”一路跌到“6元时代”,与去年同期一路猛涨的行情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 
      有分析人士认为,随着环保审查日趋严格,需求上升而供给相对收缩的情况下,猪肉价格或将持续高位震荡,此轮猪周期价格同比转正最早可能在明年四季度。
 
     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在产能未完成出清之前,谈新一轮猪周期或为时尚早。
 
      关键词三:环保税
看一下日历,还有两个星期就将跨入2018年,对于养殖业来说,这意味着环保税即将正式开征。
 
      今年,财政部、环保部、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,环境保护税征管准备工作全面启动,《环境保护税法》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 
      环保税体现在四个方面,其中第四点专门针对畜禽养殖业。据业内人士估算,每头猪的环保成本为16元/年。1万只鸡应征污染税为466~4660元/年。 
 
       对固体和水污染物征税,虽然增加了养殖场的经济负担,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养殖场从源头减排,加强对粪污的资源化利用,推动可持续发展,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。
 
      10月1日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修改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〉的决定》,规定取消环评资质。新的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审批、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进行相关的技术评估,均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。新的条例增加“不予审批情形”条款,同时明确环评审批要求,简化了环评手续,并要求环境保护部门推进政务电子化、信息化,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网上审批、备案和信息公开。
 
      这无疑方便了环评手续的办理,也减轻了企业负担,但也有养殖户提出疑问:取消了环评单位资质,那以后的猪场环评是更难了,还是更容易呢?
 
      关键词四:粮改饲
      今年以来,农业部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,着力在加快转变生产方式、构建新型种养关系上下功夫。一方面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,在“镰刀弯”和黄淮海17个省区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,粮改饲试点县数量扩大到431个,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。另一方面,国家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。7月10日,农业部网站发布了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(2017—2020年)》,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种养结合、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。在一片禁养限养的“哀叹”声中,为养殖户指出一条新路:只要能有效利用畜禽废弃物资源,远离水源等禁养区,发展高效绿色生态养殖业,猪不但可以养,还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养。

      关键词五:南猪北养
      8月10日,农业部发布《关于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意见指出,到2020年,东北地区要实现肉类占全国总产量的15%以上的生产目标。这意味着,以猪肉生产为例,全国一年出栏7亿头生猪的话,东北三省要实现出栏1.05亿头生猪以上,远超我国2016年第一生猪大省四川的出栏量。
 
      据相关数据统计,根据今年各大农牧上市企业在东北三省的生猪发展计划估算,至2025年,东北三省仅上市集团的生猪出栏量达3200万头,约占东北三省年出栏量的50%。
 
      东北三省成为养猪企业的 “香饽饽”,企业仍不断加码进军。据悉,未来五年,广东温氏、河南牧原、四川天兆、深圳金新农等20个企业计划在黑龙江省投资800亿元,形成40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。黑龙江处于生猪发展规划的潜力发展区,未来在全国生猪产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。
 
      关键词六:金融资本
      2017年,是一个投资并购年,既有老牌养猪企业正大、温氏、牧原、正邦对养猪业的大举扩张,又有饲料企业大北农、金新农、东方希望、海大、新希望等加入。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大北农并购新三板育种企业荣昌育种,东方希望今年共投资123亿元布局生猪产业化项目。
 
      自新希望与小米宣布成立新网银行后,2017年的养猪金融资本集体爆发,温氏股份成立广东客商银行、牧原股份创立中证焦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雏鹰农牧认购昌图农商行。
在这一年时间里,多家农牧企业密集宣布布局金融业,有开银行的,有干基金的,农企跨界金融,玩得很热闹。
 
      农企经过多年的发展,本身就有很多资源。而投资人如果没有资源就玩不转金融。因此,自带资源的农企跨界金融,具有天然的优势。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融合发展,不仅可以丰富企业的业务领域,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,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也是一件好事。
关键词七:原料暴涨
 
       “涨价”是今年的高频词,但不是猪价涨得厉害,而是原料涨价凶猛。
去年底,石药、华北制药等原料药生产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勒令停产且损失惨重。据华北制药公司公告显示,因停产净利润损失5493万元。原料药企不少是污染大户,环保动真格势必关停一批工厂。
 
      今年7月,大部分基础原料毫无预警地疯狂暴涨,其中维生素类涨幅最为凶猛。9月,兽药、饲料随着原料涨价也水涨船高。经历两轮涨价潮后,11月3日三部委发布《关于“2+26”城市部分工业行业2017—2018年秋冬季开展错峰生产的通知》,再度加剧原料企业停产,可以预见地是,饲料兽药将再次迎来涨价潮。

      关键词八:饲料禁抗
      2015年,我国打响了“饲料禁抗”的第一枪,洛美沙星、培氟沙星、氧氟沙星、诺氟沙星4种兽药开始全面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。今年6月份,国家提出禁抗草案,对养猪场进行抗生素药物检测,对于违规使用抗生素的进行处罚。
 
      12月1日,农业部又公布了《农业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、规范性文件的决定》的文件,废除涉及饲料和兽药的规范性文件多达3个,加强对兽药饲料的审核,实施电子追溯管理制度。

      关键词九:动物福利
      10月12日,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在中国召开。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针对农场动物福利首次举办的盛会,首届大会选择在中国召开,引发了更多中国养殖企业关注并科学认知农场动物福利,了解到实践动物福利对养殖发展和猪肉品质的积极作用。在会后,越来越多的中国养殖企业开始实践动物福利,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 
      日前,中国首部农场动物福利行业标准《动物福利评价通则》通过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查。通过提升农场动物福利,保障人们“舌尖上的安全”逐渐成为行业共识。

      关键词十:进口肉
      进口肉在经历去年的爆发式猛增后,今年趋于平静。从今年5月以来,进口肉接连下降,这与当前生猪市场行情不无关系。虽然进口肉下降,养殖户喜闻乐见,但也代表着今年的市场行情有所下滑。毕竟只有价格高的时候,进口肉才会蜂拥而至,所以进口肉数量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 
      今年进口肉类数量虽然低于2016的水平,但相对于前几年来说,还是处于高位,养殖户还需认真对待。
 
      2017年,畜牧业面临着一系列棘手尖锐的问题,希望2018年能够得到解决和改善,养殖业被温柔以待。